子涵字取名的寓意女孩名字(子涵字取名的寓意女孩名字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子涵字取名的寓意女孩名字(子涵字取名的寓意女孩名字的故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女孩的名字,梓涵和紫涵哪个好
- 2、子萱、子涵、雨涵……家长取名都爱这么干
- 3、子涵、雨涵扎堆,如何取名才能减少“新重名”
- 4、看完这份70、80、90、00后名字图鉴,我笑晕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5、2021新生儿取名:子涵,梓涵,欣怡,宇辰等名字成为近年来爆款
女孩的名字,梓涵和紫涵哪个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字字句句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给孩子起个名字,家长们可能是绞尽脑汁都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这也难怪,汉字那么多,而名字也就两三个字,长的也就四个字,要在数以亿计的汉字中选出两三个字,你说难不难?
有的家长怕动脑筋,就会花钱买名字,结果花钱买来的就会有好多重复的,就像我孩子的班里有好多紫涵(梓涵或是子涵),咋一听女孩叫这个名字还挺好听的,虽然读音都是一样的,但字不一样寓意还真是有区别的。
梓涵
梓指落叶乔木,是一种结实木材,也指故里,梓里,桑梓
寓意是顽强,独立,热爱故乡。
涵指蓄积并保持,修养,包容蕴含,公路下的管道,广阔的大海。
寓意是有内涵,修养好,心胸宽广,品德高尚,气质突出。
这个梓涵作为人名的寓意就是顽强,独立,有修养,高尚的品格,独特的气质,又对自己的故乡充满热爱,真是一个不错的名字。
有一位名人就叫梓涵,她自幼习画,一直不断探索创意绘画形式,研制出光绘画工具制作和绘画手法运用的全套艺术体系,并全部申请了国家专利。
紫涵
紫指蓝、红两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即紫色,在古代达官显贵称紫衣,仙女称紫妃,皇太后的住处称紫房。
寓意是代表高贵,优雅,权威,声望,神秘和精神。
这个紫涵的寓意是指神秘而高贵,优雅有内涵,作为女孩的名字确实挺好。
还有一个子涵,子在古代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比如夫子,老子等等。所以子涵一般被作为男孩的名字使用。
看了梓涵和紫涵的对比,你现在知道它们的差别了吧。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比如写作文常会用到张三,李四啥的,只要能区分这个角色就可以了,虽然好的独特的名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为了一个名字花大价钱去买,就没那个必要了,毕竟,经过自己深刻思考出来的,才更有意义!
子萱、子涵、雨涵……家长取名都爱这么干
日前,有网友晒出户口本称,一位陕西的父亲竟将自己的女儿取名为“王者荣耀”,网友纷纷表示,这真是“实力坑娃”啊。
以85后为主力的新一代的家长们,给孩子取名都挺有个性,画风新奇不说,还隐隐沾了些言情偶像剧的“仙气”。有个家长在朋友圈抱怨说,孩子上小学第一天,他就后悔了。为什么呢?他家孩子叫“子涵”,第一天老师在走廊里喊一声,竟然有三个孩子回头。
今年的一年级新生,“2010后”隆重登场。这些孩子的取名,真的如网上段子所说的那样吗?钱报记者要来了杭州14所小学4000多人的新生名册。我们找到了一大堆“yuhan”、“zihan”。名字带“han”音的比比皆是,带“雨”的也有不少。还有个家长,给孩子取名“柯可曦里”……
“新四大重名”实力亮相
这些字在取名时被用得最多
据说,新学期开始后,哈尔滨很多家长到派出所咨询给孩子更名的事,原因就是重名的太多了。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月明校区今年有630位新生,在这份名单里,我们统计了一下,一共有10个yuhan(禹涵、予涵、语涵、禹含、雨涵、3个宇涵、煜菡、雨菡),6个zihan(梓涵、资涵、子涵、子菡、姿含、郅涵),4个yihan(艺涵、逸涵、易涵、奕涵)。
在杭州一年级新生中,不仅“涵”字广受欢迎,“雨”字也不遑多让。我们随手截了一部分杭州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新生名单,21个名字中就有7个带“雨”字。
有媒体报道说,三四十岁年龄段的男性名字叫“伟、鹏、峰、磊”,女性名字叫“娜、慧、莹”的特别多。可近几年给新生儿取名的,很少看到这些字眼。2000年后出生的人口,男女起名明显回避了“伟、鹏、峰、磊、娜、慧、莹”等字。据统计,“2010”后的名字中,最易重名的四个:
男孩:浩然、子轩、雨泽、宇轩;女孩:梓涵、子涵、雨涵、欣怡。
这些偶像剧味道浓厚的名字,简直跟解放初期最常见的“解放”、“建国”有得一拼,深具时代特色。
据统计,“2010后”名字中最常见的字,有下面这些:女孩爱用“涵、梓、怡、子、萱、欣、可、佳、梦、棋”,男孩多为“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有很大一部分名字,都是这些字的各种排列组合。
两个字的名字越来越稀罕
四字名渐渐多了起来
钱报记者统计了杭州14所小学4034位新生的名字,两个字的名字仅343人,占8.5%;四字名有43人,约占1%。
而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官网发布的2017年重高中考录取名单,我们统计了11所学校2092名高一新生(“00后”)的名字,两字名有359人,占17%;四字名仅有5人,占0.24%。
也就是说,“10后”比起“00后”,两个字的名字少了一半,四个字的名字却差不多翻了两番。
这是什么原因?有网友给出了答案——
网友@芝芝老大lol:上次去派出所咨询了下,除了生僻字以外,建议我们不要取两个字,建议取四个字,可以有效避免重名。
我们发现,“00后”的四字名有两种情况,要么本身是双字复姓,比如“鲜于文宽”等;要么是将父母的姓氏放在一起,双姓双名,比如“王孙骎立”、“李陈嘉骏”等。
“10后”的四字名则多了一种情况,单姓三名,我们在杭州一年级新生中找到了“高兴易远”、“柯可曦里”这样的名字,看上去还蛮有趣,至少比“王者荣耀”要强些。
新一代人中为数不多的两字名,多取谐音,简单易记,琅琅上口。比如姓“陈”和“程”的小朋友,我们发现了好几个叫“陈诺”或“程诺”的,还有叫“陈果”(程果)或“陈就”(程就)的。
姓“俞”和“余”的小朋友,应该都很“愉悦”——俞悦、俞越、俞月、俞阅、余玥等。也有“蹭”名人名气,叫雨果和余果的。
其他的,诸如沈心、沈力、闫肃、庄岩、高兴、袁满、陶艺、竺子、周一、包涵等等,都属于这种。
有个小朋友的名字叫“谈得成”,他的爸爸应该是做生意的吧?取名字这么不走心。
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名字中的生僻字越来越少了。只是由于大家用字的“口味”趋同,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几个字,因此在绝大多数名字都是三个字的情况下,同名的情况越来越多
子涵、雨涵扎堆,如何取名才能减少“新重名”
据《钱江晚报》报道:今年的一年级新生入学,“2010后”隆重登场。记者要来杭州14所小学4000多人的新生名册,找到了一大堆“yuhan(雨涵)”“zihan(子涵)”。据统计,“10后”名字中,最易重名的四个: 男孩:浩然、子轩、雨泽、宇轩;女孩:梓涵、子涵、雨涵、欣怡。
国人姓名中的“重名”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完全可以说是“代代有之”的普遍现象。如据此前新华网盘点,在“中国重名最多的姓名TOP30”中,排名第一的“张伟”竟接近30万人。而在新一代“00后”“10后”的姓名中,“子涵”式“新重名”情况同样也相当普遍,如全国共有12190个王子涵,10032个张子涵,6826个李子涵。
“重名”现象的普遍存在,无论是对个人来说,还是社会管理角度,显然都不是什么好事,都会带来诸多不便、麻烦。因为一旦遭遇“重名”,不仅会让自己的姓名显得不再那么“独特”“个性”,更会导致公民姓名原本应具有的最基本“区别、辨识”功能大大弱化——老师在走廊里喊一声“子涵”,竟然有三个孩子回头。
无论此前“70后、80后”身上的“旧重名”,还是近年来“00后、10后”们取名过程中的“新重名”,这些看似具有十分鲜明时代特征的“重名”现象,之所以会频繁出现,其背后所奉行的实际上都是一种高度“跟风化”“一窝蜂”式的取名规律——取名所频繁选用的均是数量十分有限、显得非常“时尚”“时髦”的寥寥一二十个汉字。这诚如媒体报道到,“2010后”名字中最常见的字,女孩爱用“涵、梓、怡、子、萱、欣、可、佳、梦、棋”,男孩多为“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很大一部分名字,都是这些字的各种排列组合。三四十岁年龄段的男性名字含“伟、鹏、峰、磊”,女性名字含“娜、慧、莹”的特别多。
因此,要想有效减少“新重名”现象,关键还在于,应尽可能避免这种简单盲目的“跟风”取名方式,扩大丰富取名用字的范围以及组合思路。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最新发布的《规范汉字表》,收录规范汉字多达8000多个。这意味着,即使剔除那些不适合取名的汉字,可供取名选择汉字范围,实际上仍是非常广阔可观的。据专家介绍,传统的十三经不重复的字不到6000个,而《全宋诗》所使用的汉字更只有4520个。这种背景下,上述有限的汉字组合,已经足够写出我们民族的传统经典和大量美妙的诗歌,规模容量更大的规范汉字表显然没道理不够取名之用——在确保取名个性化的同时,又能尽可能地避免“重名”。
更何况,为帮助公民取名、有效减少避免“重名”现象,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公安部门,都开通了“重名查询系统”。这意味着,在给孩子取名之前,只要通过这样的系统查询一下,便不难提前掌握重名情况,进而加以规避。(文/张贵峰)
看完这份70、80、90、00后名字图鉴,我笑晕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中国人的姓名里
藏着我们的过去
前段时间有老师吐槽:这届新生的名字真令人头大,死活绕不开梓、辰、轩三个字。
来段报菜名,哦不是,报姓名,你们感受一下:
中国人的名字是从什么时候起,从小明、小红变成子辰、梓轩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短短的姓名里有着大讲究,还有共同的民族记忆。
如果以姓名为主题,画一个坐标轴,你会发现,在不同时期,中国人的名字高度集中于某些词汇、某种意向的表达。
无论生于几零年代,我们的名字里都写满了时代记忆,那也是半部共和国的历史。
生于三、四十年代 美感与诗意齐飞
日常如果见到“江疏影”“白敬亭”这样的名字,着实是股清流。
前者取自《山园小梅》里的“疏影横斜水清浅”,再加上“江”姓的加持,整个名字就如一副水墨丹青,别有一番清雅的劲儿。
后者出自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碰上“白”姓,似乎眼前立马出现了一位孤傲冷清的翩翩公子。
这两个名字的出现,证明了中国人的名字真的可以很美。但若论诗意和美感,恐怕还是老一辈的名字,平均水准更高。
豆瓣有个热门帖子叫“想扒一下祖父母们的名字”,网友们纷纷回帖。先来看几个高赞回答:
@哗啦呼啦圆陆鲨:爷爷叫 廷谦
@FancyMark:家里老人有叫 元修,遐思
@账号都忘了:我爷爷叫 奕声,感觉好好听!他哥哥叫奕琛,也蛮好听的
这其中,有充满诗意、犹如氤氲在一片江南水乡的:
@对啊就是我:我外公叫 莫怀雨
@二莉:祖父叫 苏望亭
有一听就是翩翩才子的:
@莉莉丝:爷爷叫 傅香读觉得蛮书生的
@讲故事的人呢:语文老师的爸爸叫 墨彻
@葱葱那年:爷爷叫同书,字写得特别好
还有颇具风骨的:
@十八:爷爷 佑平奶奶竹青
@天鹅不会舞:朋友的奶奶叫 怀若谷,取自成语虚怀若谷
跟帖里,网友们对着祖辈的名字由衷赞叹:好听。而那一辈人的名字,好像特别大气、文艺、有讲究。
@暖暖:外婆 增岳,这个名字格局真的好大
当我们这一代人求助于取名网站,临时翻大部头找有寓意的名字的时候,爷爷奶奶辈的名字早就实现了对古籍诗句的完美消化。
网友“风早”的爷爷叫周景明,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算是轻轻念到这个名字,仿佛都能感受到春风和煦,阳光正好。
网友“姜小熊”的二姥爷名叫夏亭晚,出自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一个冷落清秋的身影,在离别时节格外脆弱。
网友“读读”的祖父叫谢起云,化用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初读名字,便有一种天地间悠然行走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网友“临江仙”的爷爷是个老书生,名叫清安,出自李白的“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这样的名字,是战乱年代的里最贴心的一道平安符。
这一时期的名字脱胎于名著古籍,用字雅致,也不会为了追求独特而用生僻字。
由于有统一的文化根基,所以即使祖辈们的名字由我们这些后人来品鉴,也能一秒钟产生丰富的人格联想。比如:
兰云德,听上去端庄大气,很有主事人的气概;
彭元斐,何颖卿,像深门大户里走出来的教养有度的大小姐;
刘松兰,徐时芳,一看就是书香门第出身,颇有才情的大家闺秀;
段美媛,朱玉蓉,像是娇宠惯了的千金小姐;
王绿柳,钟曼华,化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大方又不落俗套。
来自网友“周钵钵”
祖辈们的名字,瞬间把人拉回到那个时代,那里有浓郁的书卷气,和遗留的文人风骨。
如果生在名门大家,根本不需担心名字取不好。因为那个时期留下的文学氛围还在,诗书的精神还在延续,手边放着的是古籍典故,内心遵循的是孝悌信义。
如果生在乡野农家,父母大多会去找老秀才、教书先生等有文化的人来取名。再加上那时还严格遵循族谱,继承祖上排下来的字辈,名字里的门道多、且讲究。
还有一小部分人长大后,走出农村,受了教育,把自己曾经的土名改了。
@hengwujiushi:我爷爷他们的名字都是去找村里很有文化饱读诗书的老头子取的……
风雅和底蕴,是那个年代的名字独有的韵味。
汉语的厚重和味道,尽在其中。
生于五、六十年代 革命气息与泥土芬芳
如果说曾经都按族谱中的字辈来起名,以此来铭记家族和传承血脉,那么建国初期,名字更多地承担了“大事记”的功能。
如果你通讯录里有一个叫建国、建华、国强、国昌、拥军的人,那么他有很大概率生于建国后的头二十年里。
父母辈拥有一个诗般的名字,也并不妨碍他们给孩子取个一片丹心向太阳的名字:
@芦匣子胡桃:我外公叫辛梓维,多么有文化的名字。结果给我舅和我妈取名一个叫辛向党,一个叫辛向军。
建国初期(1949~1950):建国、建华、国强、志华扎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98万人叫建国,其中有29万多位“建国”出生在60年代前后。而在1900至1909,全国还只有17位“建国”。
叫国强的人也不少,光是张国强、李国强也各有4万多人。在演艺界,就有生于1952年的唐国强。
开国大典也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全国陆续有40万人名字里带上了“国庆”二字,永久地把个人与我们的祖国绑定。
比如,生于1968年的歌手蔡国庆。
抗美援朝时期(1951~1953):抗美、援朝、卫华、保国成了出镜率最高的名字,或者说,不再是“名字”,而是一种激励全民的号角。
取这些名字的有多少人呢?493位“张援朝”里,有442位出生在60年代以前。
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里,“援朝”的身影从未缺席。
比如,《咱爸咱妈六十年》里,入朝作战临行前,男主角为自己的孩子取名“高援朝”。
又比如,《血色浪漫》里那个颇有手段的大院孩子,叫黎援朝。
无论如何,都足以见得这场战争在国人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生于八、九十年代 单名的最后余温
生于八十、九十年代,取名盛行单字。
在80年代,在大街上喊一声“张伟”,会有无数个人回头。歌手大张伟原名“张伟”,而他只是30万分之一。
重名率能与张伟一较高下的,就只有全国29万“王伟”们、27万“王芳”们、26万“李伟”们和25万“李娜”们了。
这里面,有你的名字吗?
为什么这一时期流行取单字,而且稍稍带些泥土气呢?
父母辈们想用这些看上去极为简单,甚至有些土气的字眼,表达望子成龙的愿望。
名字里开始强调个人奋斗,坚强伟大。男娃一定要伟、凯、勇、杰、帅;女娃就一定得娟、芳、丽、英、娜。
接下来的90年代,见证了单名的最后余晖,越来越多人有了双名。
双名除了能摆脱单名带来的重名烦恼,还能多留出一个字的位置,来安放父母们对孩子的期待。
这一时期,中国父母的词汇运用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男娃的名字实现了从“伟、超、勇、杰”到“晨、飞、宇、鑫”的跨越,女娃的名字从“娟、艳、芳、敏”升级到了“雅、雪、倩、珊”。
也是在这一时期,叠字开始流行起来。
要知道,在1985年被引进内地播出的《上海滩》中,冯程程的麻花辫和许文强的白色围巾,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冯程程”这种叫起来朗朗上口,听上去也很亲切的叠字,被不少80、90后的父母所采纳。
青青身边有叫“丹丹”“丽丽”“玲玲”的朋友吗?反正团团菌有。
生于千禧年后 去不掉的言情风
要探究00后、10后的名字怎么全绕不开子轩、梓轩和紫萱,就要看看身为父母辈的80、90后都经历了什么。
首先,80、90后们基本上是看着电视长大的,偶像剧、韩剧攻城略地就发生在这一阶段。
从《流星花园》开始,数不清的偶像剧成了少男少女们的最爱,其中的角色名就成为了“子轩”“子涵”们的前身。
在网上提出以上类似问题的,大有人在
仙侠、武侠游戏也成了共同的成长回忆。
2003年发行的仙侠游戏《仙剑奇侠传3》里有个紫萱,它就像最原始的母体,成功孕育出后来的所有“zǐ xuān”。
不知不觉地,他们孩子的名字开始在“zǐ hán”“zǐ xuān”“zǐ chén”里面打转。
为什么特意写成拼音?
因为一种读音,多种写法,男女适用,变通性极强。
zǐ hán,放在男孩身上就是 子涵,给女孩用就是 梓涵;
zǐ xuān,男孩名字写作 子轩,女孩写作 子萱、梓萱、子璇;
zǐ chén,也是同样道理,男孩用 子辰、子晨,女孩用 梓晨。
在母婴app的起名专区,可以看到这届父母真心实意地偏爱玛丽苏风格的名字。
只要是电视信号或者互联网覆盖得到的地方,就能孕育出这些熟悉的名字↓↓↓
@恋恋非花:我是做学籍的,不管多偏僻的农村,这一辈的孩子名字都是语、墨、涵、纤、若、楚 这样类似的。
翻开都市言情风扑面而来的花名册,真是难以想象这届老师该怎样自持。
不仅是家长们喜欢这类名字,连取名馆的师傅也与时俱进,包你掏钱买走一个一看就是女一号/男一号的名字。
中国人的名字在不同的时期,有默契地呈现出趋同的特点,是时代变迁的见证。
当国外用“老汤姆”和“小汤姆”这种没有创造力的名字,来宣告二者的血脉关系,我们则用充满时代烙印的“张建国”“张伟”和“张子晨”,生动诠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起起落落。
大趋势下,中国人越来越习惯于将个人名字与国家、集体松绑,在追求自我风格的道路上尽情发挥。
期刊论文《人民演变与时代变迁》提到,中国人常见名字的百分比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处在下降中。
所以,你叫什么名字呢
也符合中国人的姓名坐标轴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2021新生儿取名:子涵,梓涵,欣怡,宇辰等名字成为近年来爆款
今天有看到关于浙江省近十年来新生儿爆款名字的统计报告已经出炉了,在这些爆款的宝宝名字里包括子涵,梓涵,欣怡,梓萱,宇轩,宇辰等等一系列让人十分耳熟的名字,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名字是叫这些的宝宝们呢?下面就来看一下关于这些爆款的宝宝们的名字吧。
其中关于2020年的新生儿取名排行榜的统计中我也有很多一眼望去就觉得特别眼熟以及一听就耳熟的名字,毕竟在我身边就有不少叫这些名字的宝宝们,包括一诺,奕辰,宇辰等等,相信不少人都听过。
而且我们还能直观的看到男宝宝跟女宝宝取名的差异以及重点,男孩子很明显辰这个字的出现率是非常的高的,女孩子则是诺,妍等等。
看过了关于新生儿取名的报告,这也是给我提供了一些新的取名思路呀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密木堂赞同其观点。 如有侵权请联系Bear1023@189.cn,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