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葬当天的祝福语,下葬完毕吉祥话
“王安石为人并不甚坏,其过端在刚愎自用,死后朝廷应以优礼葬之。”
虽然政见不同,但王安石个人操守堪称君子,并非居心险恶之徒。他上书皇帝、提出改革主张的出发点与立意,原是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用”,改变宋朝国力衰弱的状况,尽一个忠臣的责任。不管他提出的方案是否正确,一旦为皇帝采纳,就转化为一种国家行为。神宗皇帝没有经过朝臣的充分论证,就大张旗鼓地推行变法,那是他不成熟的表现。由于朝中重臣老臣大多反对变法,王安石只能起用一些资历浅、德望低的新进人物,如吕惠卿、曾布、章惇等。这些缺少感召力和政治智慧的人,为了新的举措能够推行下去,除了使用剪除异己的手段,还能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而在为数不少的异己中,苏东坡是一个人望极高、爱大声说话的人,不治治他,让他出局,废掉他的武功,变法还能够进行下去吗?一旦他卷土重来,位极人臣,我等还能有好果子吃吗?但这个人行为端正,做事踏实,几乎不可挑剔,只是诗文言论豪放任性,不修边幅。于是,所谓“乌台诗案”就合乎逻辑地炮制出来。李定、舒亶等人,从苏某的诗文中断章取义,找出一些句子,如“必不仕则忘其君”,“农人三月无盐吃”,还有燕子与蝙蝠的暗喻,和指责青苗法的言论等,牵强附会加以发挥,弹劾他辜负皇恩,蔑视朝廷,包藏祸心,专唱反调,罪名便自然成立。如此,苏轼也就“万死不足以谢圣时,岂特在不赧不宥而已”。
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以“文字毁谤君相”罪被拘捕,从湖州押送汴梁御史台牢狱。押送途中,性情刚烈的他想到纵身一跃,跳入江中,一死了事。但冷静想来,觉得这样不仅连累家人,自己也洗不清白。皇帝对东坡的为人有基本的判断,并不轻易听从他人处死东坡的进言。据说,神宗曾经派人潜入牢中,观察东坡的举止,发现他睡得很香,鼾声如雷,表明他胸间并无梗有亏心之事。加之皇后临终前,称道苏氏兄弟是先帝看中的宰相之才,提醒他不要听从谗言,冤枉好人。此外,张方平、司马光等大臣也为东坡求情。因此,东坡终于还是躲过这一劫,在狱中蹲了一百三十天后,获得释放,流贬黄州。此事虽然看起来是一场虚惊,却深深地触动了东坡内心,让他不能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未完)
▲ 2021单月号-6《十月》目录
中篇小说
沙漠手记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密木堂赞同其观点。 如有侵权请联系Bear1023@189.cn,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