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县算命先生名单_浚县饭店村算卦联系电话
本文目录一览:
- 1、有没有人知道于姓的由来啊,谢谢
- 2、魏征的详细资料
- 3、简介秦叔宝的一生
有没有人知道于姓的由来啊,谢谢
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 ① 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八旗尼玛哈氏改于姓。 ② 又有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小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得姓始祖 于邘叔。为周武王姬发之次子(一说第三子),武王灭商后,大举分封诸侯,他把于邘国分封给于叔,起初于叔为于邘叔,其名得于封地。
寻根溯源 于姓起源有四:周武王之子封于于阝而起源。据《广韵》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有说第三子)于于阝(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北于阝台镇),称于阝叔,子孙以国为氏,后改于阝为于。②出自古复姓淳于氏。
一 ;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广韵》所载,周武王第三子受封於邘国,称为 邘叔,其后去邑旁为于,有于氏。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路氏》所载,东海于公裔孙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 姓「于」氏。
于姓源自姬姓。相传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三子叔到这个地方。叔就成为后世于姓的始祖。他的子孙以封邑为姓,后来又渐渐把“”简化成“于”。于姓发祥于河南泌阳西北的台镇,后来有一支迁移到东海郡,即现在的山东郯城,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帮助的人:9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威海乳山司马庄于氏资料初步整理 司马庄于氏资料整理(gavinlynn整理) 于,是当代中国一个大姓,但是于氏来源却并不像其他大姓那样繁杂。其中于氏主流支系是源于周朝姬姓,始祖为周武王次子邘叔。
魏征的详细资料
1、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2、魏徵,现作“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3、魏征,唐代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祖籍巨鹿下曲阳(巨鹿郡下曲阳,即原本的晋县,现今的河北省晋州市。)。年轻时孤贫,曾为道士。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后入唐充太子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
4、魏徵 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简介秦叔宝的一生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秦琼(571年-638年),字叔宝,籍贯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国隋末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琼初为隋将来护儿部属,后从张须陀镇压反隋起义军。张须陀败死后,归属瓦岗军李密,任帐内骠骑。李密败后,为王世充所得,署为龙骧大将军。
秦琼是山东济南人,最初是隋朝大将来护儿的下属。后来跟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后跟随裴仁基投降李密。李密兵败后又投靠王世充。因为不满其为人,最后投奔了李渊,被分到李世民的帐下。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甚至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隋大业年间,秦琼在隋将来护儿帐下任职。秦琼母亲去世时,来护儿派人前去吊唁。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密木堂赞同其观点。 如有侵权请联系Bear1023@189.cn,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