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的法号
文章目录列表:
- 1、出家人来自法号有哪些
- 2、和尚有几个法号
- 3、和尚起什么法号好听
- 4、佛教中和尚的法号称呼
- 5、和尚法号怎么取
出家人来自法号有哪些
僧人自称法号应为:释某某(字号)、草字某某(字号)、衲子某某(字号)、沙门某某(字号)、比丘某某(字号)。而某某法师、某某禅师、某某律师几、某某上人、某公上人、某某长老、上某下某这些称呼,是他人依据你的修为对你的尊称,切不可用于自称。
法名有上下,但不必尊称,若云:“上某下某法师”,则成戴两顶帽——上下其一,法师其二。若加尊称,则不必上下。所以善因法师著《学佛行仪》云:“不得单称名字,当称某某长老、某老和尚、某老法师、某某大师。若面晤时,更不得提出名字,但可单称长老二字,或法师,或和尚”。
法号代表了不一般的意义:
1、根据中国的传统, 一般出家人的名只有其师父、长辈才能称呼,因此就跟俗世的人们有了名还要有一个表字一样,比如诸葛 亮的名是亮,表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出家人也要有一个法号被别人称呼。
2、僧人九统取法名和法号没有必要,但是这对于出家人 而言则是意义非凡。这就意味着出家人通过改名换姓等 一系列举措使自己彻底和前世割离,从此可以全身心地 学习无上佛法,参悟解脱人生,进而去度化世人。和俗世中的名字一样,法名也有自己的姓氏。
3、法名是师傅赐予的,是根据你所入的宗派辈分排下来的,这个名字将会跟随你一生,是教界里认可的身份。
来源:
和尚有几个法号
好听清净的和尚法号如下:
摒尘(摒弃俗世前尘,超脱苦短人世)
明镜(心明如镜)
笃竹(忠贞笃信,身正如竹)
静亭(静淡安然,亭亭伟岸)
松崖(悬崖绝壁,傲然苍松)
山寂(空然丛山,索寂秩然)
扩展资料
法号的来历
“和尚”在中国代表出家修行梵行者,就是僧人的代名词。而借人出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学法,学习究竟无上的佛法,达到人生的解脱彼岸,而后才更有资本来度化众生。
既然学法,那么必然就需要有个有别于世俗的名字,通常叫”法名"或“法号”。这也是根据中传统的习俗而保留下来的,中国古人一般名字就两个,“名”和“字”是分开的,再有的还有“号”。譬如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那么,出家僧人也存在这种情况,有自己的“法名”和“字号”(也有称“法号”), 所以一般出家僧人有三个名字,即“法名”和“字号”,以及身份证上的俗名。
但是有一个规矩是,“法名” 不能随便让人称呼,只有出家僧人的师傅或长辈可以称,外人只能称呼其“法号"。
和尚起什么法号好听
好听清净的和尚法号如下:
摒尘(摒弃俗世前尘,超脱苦短人世)
明镜(心明如镜)
笃竹(忠贞笃信,身正如竹)
静亭(静淡安然,亭亭伟岸)
松崖(悬崖绝壁,傲然苍松)
山寂(空然丛山,索寂秩然)
扩展资料
法号的来历
“和尚”在中国代表出家修行梵行者,就是僧人的代名词。而借人出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学法,学习究竟无上的佛法,达到人生的解脱彼岸,而行配后才更有资本来度化众生。
既然学法,那么必然就需要有个有别于世俗的名字,通常叫”法名"或“法号”。这也是根据中传统华江牛注互采磁查的习俗而保留下来的,中国古人一悔哗般名字就两个,“名”和“字”负短假是分开的,再有的还有“号”。譬如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那么,出家僧人也存在这种情况,有自己的“法名”和“字号”(也有称“法号”), 所以怀乐答紧损案销伤常方一般出家僧人有三个名字,即“法名”和“字号”,以及身份证上的俗名。
但是有一个规矩是,“法名” 不能随便让人称呼,只有碧带行出家僧人的师傅或长辈可以称,外宜人只能称呼其“法号"。
佛教中和尚的法号称呼
在近代中国佛教界,由于有避讳或不直呼师名的习惯,因此,在称呼自己的师父名讳或尊称某一出家人时,往往称为‘上□下□’。譬如师父的法名为‘虚云’,则称为‘上虚下云’。。
可能也有“上求佛法,下化众生”的意义(是否如此,有待考证。)而这正是出家众的目标。出家就是为了要上求佛法、实证佛法,然后,去度化众生,与佛法的崇高比起来,众生自然只有居下了。因此,度化众生,又乐为“下化众生”。在称呼出家众法号(法名)时冠以“上下”,不但含有尊敬的意味——尊敬于了家众的上求佛法,下化众生——无形中,还具有警惕对方的意义在,等于说:某某法师,你有不有在上求佛法、下错距飞裂术化众生呀?!因此 ,写给出家众的信,名字间加上“上下”,具有它的特别意义。
如:“上 隆 下 醒 大和尚” 书面上,上下二字要比法号书写的略小些。
平常,佛教徒遇到不认识的法师,要请问他的法号时,不可洋约论电况民穿织态延以直问:“法师,你的法号叫什么?”或“名字叫什么?”这种问法,是没有礼貌的,应该问:“法师,请问您的‘上下’怎么称呼?”如此,才合乎佛教徒的礼节。
"上"是指法师的字派,这个既非自己所决定,也非法师的师傅决定,而是由本门派的祖师事先排定的,是不可更改的.称"上"是对祖师的尊重.
"下"是指法师本人,"下"后面的字是法师在拜师时由师父所定.
称"上X下X"既含对法师的尊重,也包含对法师的师父,祖师的尊重,整体来讲就是对佛法,佛祖的尊重.
我从传统文化的方面来理解,是这样
古人的习俗,在称呼尊长的时候,名讳不直接说出,而是料关又失水她强用“上某下某”来说,我觉得这个是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尊长的一种名讳的礼敬方式,只是在佛门中得到了比较好的保留
出家人如何自称法号
——兼谈内名外号及上下的用法
(1.1版)
剃度家时,剃度师会给你起两个名字:法名、字号。依传统内名外号哥养动村席规矩,法名又作法讳、戒名,不能随便人称呼,只有僧人的师父或长辈可以称,外人及谦称只能称呼“字号”。法名字号纪迅让衣要律四字连用的格
式为:字号在前法名在后。另,常取法名末后一字,作僧人之谥号。僧人正规自称法号应为释某某,且以字行(以字号对外称呼为主)。僧人接法,传法和尚还会赐予字派号。另外可以自取言志的别号、斋号,权作书画印款及网名。
僧人自称法号应为:释某某(字号)、草字某某(字号)、衲子某某(字号)、沙门某某(字号)、比丘某某(字号)。而某某法师、某某禅师、某某律师、某某上人、某公上人、某某长老、上某下某这些称呼,是他人依据你的修为对你的尊称,切不可用于自称。自称与尊称不分,焉为人师?
细说上某下某。实则“上下”出自《沙弥律仪》。明代莲池大师著《沙弥律仪要略》下篇感仪门、事师第二云:“凡人问师讳,当云上某下某”。此据云栖法汇原本。而弘赞大师沙弥律仪增注则云:“凡
人问师讳,当云上某字下某字。”注:“讳”即二字法名也。若问字号,当直云:某甲和尚,或云:某本师。若问阿阁黎字号,应云某甲轨范师。清初书玉大师著《沙弥要略述义》释曰:“因弟子不得直呼师名,故加上下二字。若问师号,当答某甲和尚,不须上下二字。”
总之:法名有上下,但不必尊称,若云:“上某下某法师”,则成戴两顶帽——上下其一,法师其二。若加尊称,则不必上下。所以善因法师著《学佛行仪》云:“不得单称名字,当称某某长老、某老和
尚、某老法师、某某大师。若面晤时,更不得提出名字,但可单称长老二字,或法师,或和尚”。(敬僧第三)书信必定有尊称,无须加上下。
附:近代佛门尊宿内名外号、且以字行的用法
常见尊称 法名 字号 别号
寄禅和尚 敬安 寄禅 八指头陀
冶开和尚 清熔 冶开
印光大师 圣量 印光
虚云和尚 演彻 德清 虚云
圆瑛法师 宏悟 圆瑛 韬光
弘一大师 演音 弘一
来果禅师 妙树 来果 净如
太虚大师 唯心 太虚 昧庵
白圣法师 东富 白圣 洁人
东初长老 仁曙 东初
妙善和尚 心慈 妙善
戒德和尚 印宗 戒德 天成
妙湛和尚 续林 妙湛
来源于中国古代至近代的汉字书写习惯,那时汉字书写阅读都是从上向下,由右向左,当书写一个人名比如张三,就会写成张字在上三字在下的格式。久而以后,就以询问上下来代替询问名字,作为人际交流中的一种礼节。不单是宗教法号,对任何人都可以这样问。
和尚法号怎么取
【 法号 】 《 佛学大词典 》 又作戒名、法讳、法名。出家受戒时所受于回师之名。(师傅给取答)
"和尚"在中国代表出家修行梵行者,就是僧人的代名词。而僧人出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学法,学习究竟无上的佛法,达到人生的解脱彼岸,而后才更有资本来度化众生。 既然是学法,那么必然就需要有个有别于世俗的名字,通常叫“法名”或“法号”。这也是根据中国传统的习俗而保留下来的,中国古人一般名字就两个,“名”和“字”是分开的,再有的还有“号”。譬如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那么,出家僧人也存在这种情况,有自己的“法名”和“字号”(也有称“法号”),所以一般出家僧人有三个名字,即“法名”和“字号”,以及身份证上的俗名。 但是应该知道的一个规矩是,“法名”不能随便人称呼,是出坚十直既刚文算丰察家僧人的师傅或长辈可以称,外人只能称呼“法号”。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密木堂赞同其观点。 如有侵权请联系Bear1023@189.cn,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